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
学生初学英语时,对英语感到新奇,且教材难度不大,易见成效,学习兴趣浓厚。或是面对一位新的英语老师时,对新老师有新鲜感,暂时兴趣较高,这些都变成了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因,即间接兴趣,但是这些作用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在这些临时因素消失过后,教学对教师的考验就显得更加突出。如果教法合理,引导得当,学生对英语学习会产生持续、稳定的直接兴趣。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学生直接兴趣驱动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过程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完善。而在以兴趣为第一目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最主动的,教学效果也是最明显的。因此,我们始终应把兴趣当作教学的第一目标。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外语教学专家H·Schuman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与信心。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
(1)做学生的良师诤友
由于青少年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们有时是情感支配理智。他们可能因喜欢某个老师,或因某个老师爱护他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新学期的开始,我总是先对新同学们作一番自我介绍,然后说:“I’ll try my best to be one of your best teachers and your best friend.”学生们听后都不禁报以热烈的掌声。看来小学高高在上的严师变成他们的朋友是他们渴盼已久的。我又对他们说:“Don’t be afraid of Miss Zhou; don’t be afraid of asking me the simplest questions; don’t be afraid of saying ‘no’ to me ( For example, ‘No, I don’t agree with you or ‘No, I am sorry but I don’t understand…’ ) because we are friends.”许多学生愿主动写英语周记和老师交流思想。一位同学写道:“Our dear English teacher is not only my friend, but also my elder sister. I’11 try my best to learn English well.”学生们总是有疑必问,并且主动同老师商讨对某些句子的理解。
(2)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任何一位学生即使成绩很糟糕,有很多缺点,也有他的可取之处,如语音语调好,书写认真,喜欢做笔记等。而如果他们这些微小的闪光点被老师捕捉到并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表扬,他们会倍受鼓舞,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继续发扬这些优点,并力求在其它方面做得更好。记得在一次对话课上,一位同学与同桌进行对话表演,他的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英语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嘲笑。在他说完之后,我对其他同学说:“It’s impolite to laugh at others in class.”然后转向那位同学说:“That’s nothing, yes? But your voice is very good; it sounds nice. Practise more and you’ll do better.”后来这位同学在周记中告诉我:“以前从没有老师说我的嗓音很好,适合讲英语,遇到这样的一位老师我真幸运。我要多读多讲英语。”在后来的学习中他的口语能力提高很快,学习积极性大有提高。
(3)创造温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饱含热情,语言亲切,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一次微笑,一句话语,一个手势都能使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深爱、尊重、期待和“安全感”。在这种如浴春光的氛围当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了信心,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加速掌握语言交际能力,然后朝更高的目标前进。记得一次英语课上,我提出一道问题后,学生们都保持沉默。这时一位男生站起来用很不流利且有很多错误的英语作答后胆怯地坐了下来。这时我微笑着对他说:“Very good! You can answer without looking at your text-book.”他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后来他在英语课上很活跃,并且竞选上了英语课代表,把班上的英语活动安排得有声有色。
二、教学方法活泼有情趣,寓教于乐
(1)选择最佳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学情趣
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新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英语学习中学而不厌,学有所成。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像录音机一样地记录老师讲授的东西。教师可能会有一群“安静听话”的学生,而他们内心的厌烦和压抑是不可估量的。英语课上教师应语言风趣、幽默,还应用适当的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总是精心备课,我始终认为只有精心备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句话,一堂精彩的英语课才能在教师的导演下产生。很多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喜欢机械地将字典上的句子搬到教案上,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句子念或写给学生。而我在备课中就注意备情景,注意在情景交际中讲单词,讨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贴近的话题,将这些单词运用到问话中。一般说来,课堂上的话题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关时,他们觉得很适用、有意思,并且积极投入到操练当中。如讲worth这个单词时笔者特地穿了一套新衣服上课,然后就引导学生用How much is(而不是does)your new dress worth?或Is(而不是does)it worth…yuan?来猜我的衣服的价格。学生们兴趣盎然,一个接一个地套用句型进行猜测。在一遍一遍的问答和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该词进行了实际运用,理解了词意和用法,印象深刻。而在讲wooden这个单词时也设置了一个小有情趣的情景。笔者首先指着讲台问:“Is it wooden?”学生大声齐答:“Yes.”又指着椅子问:“Is it wooden?”学生大声齐答:“Yes.”然后我又指着自己的头问:“Is it wooden?”有的学生因思维惯性大声回答:“Yes.”而其他学生因发现错误而哄堂大笑。然后我故作气愤地说:“Really? But I am not a wooden head.”
(2)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与生同乐
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我们有时也不妨打破常规,让自己走到学生当中去,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同台较量”。学生会突然感到老师不再是老师,而是自己的同班同学。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向这位不寻常的“同学”挑战的欲望,从而劲头大增。我的这种尝试还是源于以前高三听力课上的一次疏忽。当时我忘了带备好答案的听力卷,手上也没有听力底稿,因此我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同你们一起进行听力测试。希望你们当中有些同学会比我听得更好。”学生们笑看着我,以最快的速度作好听力准备,那表情、动作似乎在说:“看我们谁行!”从收上来的测试卷来看,同学们这次测试成绩较前几次有大提高。后来我又把这种方法应用到写作课上。每次写作课,在讲解了要求之后我使对学生说:“I’ll also write at the same with you. Let’s try to finish it in 15 minutes.”连那些平时写作偷懒、不打草稿准备拖到下课再草草了事的学生也马上转入行动,并且写得又快又好。15分钟之后,我将自己的小作文念作学生听,让学生发现我的不妥之处(预先故意设置的而已)和他们欣赏的地方。紧接着我会让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念出自己的作文,让大家进行类似的评价。在此项活动中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开展竞赛,互评互改,让学生体会共享一片阳光的平等,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M·West说过“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会”外语,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学”外语。另一位英国教育家Herbert Spencer曾提出过一系列的教学原理,其中最后一条是:“教学要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理。”而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探讨和推理就是一种自学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思维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哪怕仅有一点点,也会给他们带来收获感和成就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们会在这种巨大的情绪力量的鼓舞之下,对英语产生持久的兴趣,在英语知识宝库里遨游,去探求更多知识宝藏。由此可见,自学能力与学习英语的兴趣互为影响。自学能力越强,对英语的兴趣越高。而学兴趣又可以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在培养英语自学能力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求学生查英语字典
中学生学英语必须有一本适合、实用的词典。词典就像一个百问不厌的老师,有许多疑难问题都可以通过词典查到答案。查阅字典可以积累词汇,学习词组,字典上的句子都是经过专家们一再筛选的地道、经典的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和扩大信息量的最好材料。有时学生们会遇到一道难题,但如果这道题只要学生查阅字典即可解决,笔者就决不会错过一次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而收获喜悦的机会,于是将此题布置为课外作业,让他们自己得到答案。除让学生随时有问题就查字典外,我特地将每周三晚的30分钟固定为查阅字典的时间,这一举措很受学生欢迎。
(2)主张学生进行广泛的英文阅读
英语大纲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并且进而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单纯通过课文教学是不易达到,还必须在课外阅读相当数量的读物。”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接收和储存了大量的语言信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由量变到质变,学生对各种语言现象的理解、词语的运用、习惯表达、语感等有了质的变化,减少了运用语言的错误,最终促进英语全方位的提高。他们会深深地体会到“开卷有益”,其乐无穷,最后形成“阅读——自学——提高——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在起始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热情高,老师可让他们阅读故事性强,生动有趣的小短文或注释读物,然后可指导学生读一些有关中西方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的篇章,有兴趣的文章可大声反复地朗读。最后有的学生可能发展到主动订阅英文报刊杂志,或阅读浅易的原著。
在检查学生的阅读过程当中,笔者发现他们并非仅注重情节和阅读的数量,有的同学摘抄了很多好的句子或文段,甚至还写了读书笔记,这些都不是老师强迫下所进行的,而是他们真正产生了自学的兴趣,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具备了自学的能力的结果。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学生能自觉地学习英语更令一个英语教师高兴的事呢?